形成学校党建经常性教育有效途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5-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它关系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这个根本问题。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4月25日上午,2017年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开班式暨中小学网络党校开通仪式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强调了中小学党建工作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于京天说。

    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个体的健康成长,也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来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他们的政治思想倾向,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青少年学生。学校的每一堂课,每一场活动,都自觉不自觉地渗透着价值观的教育,有些还直接进行着政治思想教育,可以说,没有离开意识形态的教育。作为中小学党组织的负责人,对于学校教师队伍的思想状况,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保持一种政治的敏锐和自觉。

    把党组织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

    2016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校党组织是党在学校中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次培训班专门安排中组部、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就中小学党建工作形式、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以及中小学领导人员专业发展,作专题报告,从不同角度指导大家,把党组织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防止两张皮。”俞伟跃说。

    中小学党组织和书记要认真履行规定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更加紧密地结合实际,建立党组织参与学校决策并监督实施的制度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要研究特点和规律,全面提升党组织建设水平,选优配强书记,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强化党务工作者培训和激励,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坚持把抓好学生德育工作和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中小学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激发广大党员教师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凝心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强调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基础上,俞伟跃对学员提出了具体要求。

    党组织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本次培训是2016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来,第一次为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开展的集中培训,也是第一次利用中小学网络党校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员开展的培训。

    据于京天介绍,中小学网络党校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中小学党员教育工作,创新教育培训载体手段,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现代化水平,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相关部署,依托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成熟的技术平台和丰富的资源建设而成的网络培训平台。2017年,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首批培训205人,在此基础上,将组织各地各中小学校参加2017年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专题网络培训,在全国中小学掀起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的热潮。

    俞伟跃希望通过加强中小学网络党校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培训的带动辐射作用,探索形成中小学党建经常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参加本次示范培训,既是中小学党组织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形式,更是一种政治荣誉和政治责任。”他说。(本报记者 齐林泉)